上星期六和老爺去從來沒去過的內湖德安百貨去聽了第1次的媽媽教室(優生辦的), 老爺本來還蠻期待什麼特別的百貨公司來的, 沒逛過, 結果去了之後才發現還有一點舊 本來想說可以逛一下, 後來沒逛多久就直上9F的文化教室上課嚕 。 人還算多, 老爺跟我也蠻認真聽的, 以下就是整理的一些筆記:
時間: 2008/4/19 (14:00~16:00)
主題: (1) 新生兒常見的問題及處理(美強生/吳美緹講師)
(2) 鼠年寶寶如何命名(姓名學專業講師/李孟達)
一、新生兒常見問題及處理:
(1) 黃疸:
- 眼白部份及皮膚呈黃色
- 原因是新生兒肝膽功能尚未發育成熟, 對膽紅素代謝及排除功能不佳(但先不要急著味母奶)
- 大概出生後3~4天會出現, 5~6天達高峰, 7~8天慢慢消退, 這種"生理性黃疸"屬正常現象
- 若黃疸不高, 多補充奶量由大小便幫助膽紅素排出; 若超過一定數值就給予照光治療(白色日光燈or自然光)
- 出院後繼續觀查baby膚色, 活動力及食量, 若皮膚愈來愈黃or持續14天未退, 要儘速就醫
(2) 溢奶/吐奶:
- 不正常的溢奶及吐奶原因可能是:
(1) 嚴重胃食道逆流症: 會呈現吐奶及次數多次的溢奶, 通常要讓醫師檢查及接受藥物治療
(2) 幽門狹窄: 比較少見, 長出現在6-8週大以上的baby, 幾乎每次餵奶後即呈噴射狀吐奶
主要是因為胃的下端幽門處肌肉肥厚, 通常須要開刀治療
- 初生兒選用圓孔奶嘴比較佳, 1 drop/sec.。打嗝後溢奶可能是因為奶洞太大吸入太多空氣or餵食太多奶量
- 餵奶後, 給予打嗝排氣後, 儘量少翻動baby身體, 要換尿布or玩耍or洗澡最好在餵奶前進行
- 餵奶後, 於寶寶頭部墊枕頭, 將上半身略仰高
(3) 發燒:
- 口溫or耳溫槍: 超過38度C; 肛溫or腋溫: 超過37.5度C
- 原因:
(1) 初生兒體溫調節功能尚未成熟, 易受外界溫度影響(例如: 夏天天氣太熱 or 小孩穿太多衣服 or 被子蓋太厚.. 等)
(2) 嬰兒長時間哭鬧或劇烈運動後
(3) 感染: 上呼吸道(如: 感冒)、泌尿道(如: 尿道炎)、腸胃道(如: 腸胃炎)
(4) 持續性腹瀉及嘔吐而導致之脫水
(5) 預防注射後的反應
(6) 其他不明原因
- 高燒至42度 or 因腦(膜)炎引起的發燒, 可能會燒壞大腦
- 發燒不要驚慌, 但也不要只是自行服用退燒藥卻不帶給醫生診治
發燒本身是身體與病原作戰的反應, 不用一定要退到36度C
- 少穿衣服, 減少蓋被, 多喝開水, 泡溫水澡(一天3~4次), 不要用酒精擦拭
處理後儘早就醫明白病因, 正確記錄發燒次數, 度數, 及其他症狀
(4) 胎便觀查:
- 初生嬰兒的便便: 墨綠色(似海苔醬), 外觀會受食物影響有所不同(母乳or配方奶粉)
a. 喝母奶的便便: 便便呈糊狀, 顏色-黃綠色, 有時候會混雜一些白色顆粒; 次數較多, 每餐次後都有
b. 喝配方奶的便便: 比一般吃母奶的寶寶便便成形, 吃富含鐵質的奶粉,
便便成黃綠色, 便便中的白色顆粒較大, 次數較少, 一天大約2~3次, 只要體重增加正常, 就不必擔心
(5) 喝奶量:
- 寶寶每天約會喝到 他體重每公斤 x 150c.c.的奶水量(奶水加開水總液體量)
(6) 拍/打嗝:
- 餵母奶時要含乳房2/3, 含乳方式正確比較不需要拍打嗝
- 分"坐式、肩式、臥式" (baby正面朝自己, 從下往上在baby背後拍嗝)
- 若拍打嗝很久還是沒辦法排氣, 可以試試環形撫摸baby頭頂
(7) 便秘:
- 泡奶要先加水(60度C左右), 再加奶粉, 若是加配方奶, 加2"平匙",
蓋上後不要上下搖, 比較會有空氣進去, 也比較有泡泡, 要左右滾動奶瓶
- 注意奶粉沖泡濃度是否正確
- 兩餐間可以給寶寶一點水份攝取
- 幫寶寶按摩肚子(順時針方向)
- 刺激腸蠕動, 幫助排便(非不得已, 不宜太頻繁):
用肛溫計or棉花棒上塗凡士林or嬰兒油刺激肛門口, 在括約肌轉一轉(1.5cm深)
(8) 腹瀉:
- 少量多餐給baby吃, 不要刻意禁食
- 注意奶粉沖泡濃度
- 做好奶瓶消毒工作, 保持居家環境清潔
- 補充水份及電解質: 避免飲用蜂蜜水(1歲以前寶寶胃酸不足, 蜂蜜中的肉毒桿菌易引起中毒)
不要用市售飲料補充電解質, 糖鈉比例並不正確, 應購買嬰幼兒裝用的口服電解質溶液
(9) 皮膚問題(如紅屁屁, 尿布疹):
- 原因: 臀部因為大小便多次的刺激, 又被尿布包著不透氣, 有些嬰兒皮膚敏感, 就易有紅臀現象
- 勤換尿布, 包尿布要留1個手指的空間, 避免悶住, 大小便用濕紙巾或溫水擦拭
- 保持患部乾燥, 少用痱子粉增加患部刺激, 可以塗凡士林(很好用)
- 粟粒疹-> baby鼻頭最為明顯, 是寶寶皮脂分泌旺盛, 不影響baby, 之後會退
(10) 過敏:
- 常見過敏原:
a. 吸入性: 塵蹣, 蟑螂, 寵物毛屑, 花粉
b. 食入性: 如海鮮, 蛋白, 牛奶, 花生
- 父母親(or 寶寶手足, or 直系親屬) 有過敏體質, 寶寶有過敏的機率就比較高
- 有過敏體質不一定就會引發過敏症狀, 端看是否長期接觸過敏原
先確認寶寶過敏來源, 無須不自覺限制寶寶飲食而造成營養不均, 妨礙0~12個月黃金發展的營養吸收
- 一出生會有"新生兒的臍帶血測試"檢查來看嬰幼兒可能有過敏傾向, 但通常新生兒時測量並不十分準確
因為發育初期, 器官發展尚未成熟, 腸胃代謝不成熟可能引起寶寶疑似過敏現象, 待之後發展較為成熟,
過敏現象可能就會改善, 甚至自然痊癒, 所以建議之後滿周歲再另行檢驗
- 對牛奶蛋白過敏可藉由餵母乳或水解蛋白配方奶粉降低引發過敏機率
- 懷孕期間, 媽媽應避免吃花生
- 寶寶出生後儘量餵母乳; 哺乳期間也應避免吃花生
- 若無法餵母乳, 可選擇使用水解蛋白配方奶粉
- 若疑有過敏體質, 寶寶6個月後才食用固態食物比較好;
1歲前避免使用一般全脂奶粉
18個月後才可以開始食用雞蛋
3歲後才可以接觸花生, 榛果類及海鮮類
另外, 因為0-12歲是大腦完成發展70-80%的重要時期,
所以FAO聯合國糧農組織 & WHO世界衛生組織有針對寶寶提出
DHA(寶寶每天每公斤體重的20mg)及ARA(每天每公斤體重的40mg)
大概是:
DHA - 每100大卡含17mg
ARA - 每100大卡含34mg
二、鼠年寶寶如何命名
常用的命名, 學派與結構
(1) 三才, 五格: 代表此名字在人生不同年紀的影響力
(2) 數字的靈動:
- 部首的筆劃不能算錯
- 男重事業財運, 女重婚姻家庭, 但現代社會無論怎麼樣都需要兼備
- 女性應該避開孤寡數(易造成太強勢or婚姻不盡順利)
(3) 字義: 人如其名, 字義要好
(4) 五行: 金木水火土, 需調合(鼠年是戊子年, 基本上不缺水&土)
(5) 生肖鼠的喜忌部首:
a. 代表學習與反應力靈活: 「艸」
b. 能增加貴人運, 有靠山, 健康: 「金」、「水」
c. 增加膽識, 財庫: 洞穴部首, 如: 「宀」、「門」、廣(上面那個蓋字頭)
d. 過好日子, 衣食無慮: 「禾」、「米」、「田」、「豆」
e. 高人一等, 命格升級: 「衣」、「示」、「糸」
f. 容易遇人不淑, 事半功倍: 「人」、「弓」、達(左邊那個部首)、建(左邊那個部首)
g. 龍困淺灘, 白費心機: 「亞」、「士」、「少」
h. 學習辛苦, 有志難伸: 「日」(如: 歆, 桓, 暄)
另外, 在BBH上面有媽媽分享(錢鼠寶寶報到~~姓名學禁忌!!~) 也可以參考一下
以上就是媽媽教室的大致內容啦~
比較仔細的寫下來就是怕自己之後健忘, 上過之後就忘記了....
到時候可以翻出來再看看, 呵呵~~~~
另外, 參加媽媽教室的另外一個bonus就是有一堆試用品/試吃品可以拿, 以下就是這次的贈品囉~
- Apr 22 Tue 2008 22:21
29周-第一次上媽媽教室(德安百貨)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